“当时(2005年前)长兴县里有175家铅蓄电池企业,另外还有20多家是没有执照在家里干,对环境影响的隐患是很大的。”长兴一位铅蓄电池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随处可见一些家庭作坊式的电池生产企业。如今走在长兴,那种随处可见的铅蓄电池企业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进入园区集中管理,没有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盛况”之后,长兴的经济会不会因此“受伤”?长兴县政府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转型升级前的2004年,长兴铅蓄电池企业数1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家,总产值17.31亿元,税收7500万元;转型升级后的2017年,长兴铅蓄电池企业16家,全部是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46.32亿元,税收7.8亿元。2017年与2004年相比,产值增加超过13倍,税收增长超过9倍。
很显然,铅蓄电池行业的两次整改不仅没有让当地这一支柱产业走下坡路,反而让行业进一步壮大,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推进环保工作也曾带来阵痛,但环保倒逼产业升级给地方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带来了甜头。
2011年,长兴推进第二次铅蓄电池行业整治,于鑫(化名)当时正是长兴县下属一个镇上的环保所所长,所管辖区域内的9家铅蓄电池企业须进行原地提升改造,在此之前应先停产,待改造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才能继续生产。于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说:“当时蓄电池行业的行情非常好,生产一个蓄电池可以赚十几块钱,我印象非常深刻,基层环保所只有4人,我们当时通宵达旦在企业守着,有的企业偷偷摸摸生产,摸着黑生产,为了躲避检查有些企业连灯都不开就在生产。”除了环保部门外,主要职责是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经信部门对环境保护同样有着深刻的认知。
长兴县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自己在经信委主要从事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与环保部门一起工作、交涉非常多,目前工作量中有50%左右与环保相关。这位负责人的感受是,经济发展与环保并不矛盾,以前地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做的工作正是在补短板。“要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做。我们一直很重视环保。长兴整个经济结构里面传统行业占比较高,铅蓄电池也是传统行业,我们一直保持着在发展中加强监管的理念。”该经信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