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排水贮存、废水导排以及日常维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系统梳理我国事故池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外事故池容积设计、事故排水收集转移方式以及事故池管理运行等经验,探究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内容,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我国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制订提供有益参考,为保障工业园区企业应急体系能力和降低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2005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造成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石油石化、化工等项目设置事故池,避免事故状态下事故排水对受纳水体造成污染或者对园区集中处理设施造成冲击。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与事故池相关的设计规范和配套的管理法规相对较少,研究范围多局限于化工、石化等行业,现有条文内容也都比较简略,在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中常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有必要系统调查和分析我国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现状,探究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函件调查、现场走访、文献查阅等方式,在海河和太湖流域工业园区进行事故池调研。调查基准年为2015年,调研对象为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企业事故池的调研样本共收集259份,涉及27种行业。
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调研现状与问题剖析
建设事故池的企业类型
根据两流域259份工业园区企业调研数据,81家企业建有事故池,占比31.3%。上述企业共来自20种行业,分别为石化、化工、纺织染整、电子、汽车制造、医药、电气、食品、农副食品、造纸、非金属矿物、橡胶、金属制品、通用设备、饮料、化学纤维、皮革、印刷、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其中,事故池建设比例排名前三的行业为石油化工、化工、纺织染整,建设比例分别达到85.71%、68.09%、50%。在调研中,一些低污染、低风险行业,如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也有建设事故池的案例,但设置比例相对较低,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不***企业事故池设置比例
在我国由于缺乏事故池相关行业标准,工业园区企业是否需要设置事故池,常存在较多争议。例如,《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483-2009)中规定“化工建设项目应设置事故应急池”,该条款对化工建设项目整个行业来说是正确的,但针对特定项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液化气罐装车间是否需要设置事故池就有待商榷。此外,除化工产品和石油类对环境构成威胁外,一些对人类无害的物质(如牛奶、啤酒)泄漏后也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上述行业企业是否需要设置事故池也是争议颇多。
什么样的企业应建设事故池,不应只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决定,而是应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类型、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类型及数量、环境受体敏感性等多方面因素。
建筑工业研究与情报协会起草的《预防污染的围护系统》以及英格兰和威尔士环境保护署、苏格兰环境保护署、北爱尔兰环境与遗产局联合起草的《火灾与泄漏处理规范》等文件均强调企业在设计事故水池之前,应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分析水污染物质释放源头、从厂界内到厂界外的排水路径、***终影响环境受体的可能性,预测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当事故识别认为企业需要额外的安全设施来收集事故废水径流时,应考虑设置事故池。
事故池容积设计
事故池容积是事故池的重要参数,直接决定了事故排水收集的有效性。若事故池容积过小,可能会造成事故排水溢出,引发次生环境污染;若事故池盲目过大,势必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有必要对工业园区企业事故池容积设计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
由于调研样本中企业生产类型、场地面积、风险源、事故类型各不相同,为便于分析,选取企业预处理设施规模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与事故池容积之间的联系。